“我们最近正在谈一个非常重量级的收购,是关于无人驾驶方面的。”今年1月,大众汽车内部人士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据这位内部人士透露,机电一体化平台(SSP)、软件开发、电池和充电、移动解决方案(自动驾驶)是大众于2021年7月发布的2030战略中的四大支柱,除第一项外,大众后三项目前仍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大众正在不断通过投资或收购的方式来获得这些方面的竞争力。
很快,2月17日德国《经理人杂志》就援引内部人士消息称,大众汽车正在与华为就收购华为自动驾驶部门进行谈判,其中还涉及大众尚不精通的技术系统。消息一出迅速在中国冲上热搜。但对于消息的真实性,截至记者发稿时,大众汽车仍表示“不予置评”,而华为也表示“还没有回应”。
同样在今年1月,有媒体传出原华为ADS自动驾驶产品线负责人苏箐离职的消息。外界分析称,苏箐离职的导火索是其在自动驾驶上的相关言论对华为与业界的合作产生了一些影响。当时便有消息称,苏箐离职后可能会带领团队加入大众,负责自动驾驶相关业务。
但从目前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布局和调整来看,苏箐及其团队当时的发展思路或许也与华为智能汽车未来涉足汽车产业的方式产生了一些偏差。
在2021年12月举办的“2021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生态论坛”上,华为提出将坚持“平台+生态”发展战略,聚焦ICT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围绕iDVP(智能数字汽车平台)、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和HarmonyOS智能座舱三大平台,构建生态圈,帮助车企造好车。但其中并未提及苏箐负责的业务板块——ADS智能驾驶,也就是已完成L4级自动驾驶架构,以及提供HI全栈解决方案的部门。
由此可见,华为实际上是对整体业务方向进行了“回收”,回归到底层架构、算法算力、计算平台和开发工具等“赋能者”的角色,但实际上却是“以退为进”,通过构建更广阔的汽车生态,更广泛地参与到汽车产业的发展进程中。
但这次外媒传出的大众欲收购华为自动驾驶部门的消息,除说明大众与华为具有加深合作的意愿外,双方最后的合作形式与内容都需要被进一步证实。
但从近期的一些消息和动向中,我们也能从中看出一些端倪。
去年12月,大众汽车集团监事会宣布了多项人事变动通知。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留任,在集团董事会全面负责软件部门Cariad的工作。据了解,今年Cariad中国即将成立,其中业务将涉及客户体验、自动驾驶、软件平台、数据安全等内容。作为迪斯直接管辖的业务板块,Cariad中国也必须做出亮眼的业绩。但同时,这也说明,自动驾驶是放在Cariad的业务内容中的,大众仍然会手握核心技术。
目前,大众为了在全球加大自动驾驶研发力度,先是在2018年投资了一家软件开发公司FD Tech,然后便投资了福特旗下的Argo AI,并将自己的自动驾驶子公司AID转化成现金估值投入Argo AI。目前,Argo AI的研发成果已经初步被应用到大众的ID.Buzz电动车和电动物流车上。
今年1月26日,大众又宣布Cariad将会与博世达成全面合作关系,博世的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员工将与Cariad员工组成联合团队,进行针对部分和高度自动驾驶功能的研发。目前批露的研发目标是L2和L3级别自动驾驶系统。根据大众2030年战略,Cariad计划到2025年推出适用于集团所有品牌车辆的操作系统VW.OS,并具备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
而目前华为也已经具有L4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此时,大众的保有量和电动车普及目标将为这种能力带来充分的应用机会和数据价值。不仅如此,华为在自动驾驶研发方面也具备强大的实力。根据专利检索平台智慧芽的数据显示,华为目前在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中,共有7300余件适用于自动驾驶领域的专利申请。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95%,且已有2300余件发明专利获得授权。
近几年随着汽车“新四化”转型浪潮的到来,自动驾驶技术能力成为了市场判断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大众汽车近几年将焦点更多地放在了动力的转型上。随着Cariad中国的建立,大众势必会增加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着墨。截止发稿前,记者通过大众官方得知,大众安徽将建设一条高水准的城市测试跑道,其中便有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的技术测试功能。
而对于华为来说,多年对自动驾驶软硬件的研发投入,也急需一家能提供大体量产品应用的合作伙伴,来将技术和能力迅速落地。因此,一旦大众与华为进一步深化合作,不管是通过合资的形式,还是通过其他形式,都具有可能性,而是否是收购整个华为自动驾驶业务部门则还要看华为对该业务板块,以及汽车相关业务的战略计划。
来源:环球时报汽车周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科学汽车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mgshkxzzs.com/qckj/9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