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皮卡混动技术展望㈠:HEV_PHEV_MHEV,各种名词你能分清吗

新能源化是目前全球皮卡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北美市场处于新能源转型的前沿。不仅诞生了Rivian R1T、F-150 Lightning、悍马EV等数款具有技术领先优势的纯电动皮卡产品,同时也积极探索混合动力领域。更直接带动澳洲、泰国等重点市场转型,促使丰田、日产、五十铃、三菱等日系皮卡品牌加速电气化布局。

中国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最发达的地区,国产皮卡必然也要迈向新能源时代。不过考虑到目前新能源汽车在能量密度、续航里程、充能设施等方面的不足,以及电动皮卡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纯电动皮卡短期内暂无法成为中国市场的主流。兼顾燃油和电能双重优势的混合动力,将会是国产皮卡未来数年内的绝佳动力方案。

在即将到来的混动时代,皮卡动力技术不再单纯局限于传统内燃机,绿牌/蓝牌、充电/不充电等五花八门的类型非常容易让人眼花缭乱。对于很多并不了解新能源领域的消费者而言,未来面对技术特点各异的混动皮卡,难免会犯难。混动技术路线能够分为哪几大类?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 MHEV

MHEV即“轻度混合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动力混合程度最低的车型,常见形式为48V轻混。MHEV就是在汽车原有动力系统基础上加入48V电气系统,主要由BSG (发动机皮带驱动的电机)或ISG(集成启发电机)+48V电池+DC/DC(变压器)三大部分组成。48V轻混系统只能在车辆起步加速和怠速运转等特殊情况下辅助输出动力,从而达到“轻度”省油和提高平顺性的目的。

48V轻混系统具备的优势是结构简单,无需额外进行充电,且由于技术门槛低所以制造成本较低。目前,国产皮卡中有意尝试48V轻混系统的品牌包括长城(P0 48V BSG轻混)、福田(柴油48V轻混)和上汽大通(轩辕动力48V轻混)。然而48V轻混由于省油效果有限,稳定性令人担忧等问题,实际上在乘用车市场并不受追捧,因此其对皮卡车型的增益效果应当非常有限。

? HEV

HEV即“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混合程度略高于MHEV,代表产品是丰田THS和本田i-MMD。HEV车型是在传统发动机驱动系统上加装一套电驱动系统,发动机和电动机通过行星齿轮组耦合在一起,进行混合动力驱动。一般起步或低速行驶阶段由电机驱动,急加速或遇到爬坡等路况时由发动机和电机协同工作,此类车型一般还配套能量回收系统,能够在制动或下坡时,通过该系统对电池进行充电。

HEV同样无需外接充电,能够有效降低车辆油耗,同时还能提升性能水平。而且由于HEV系统体积小,因此在车辆操控方面保留了较高的灵活度,以及燃油车的驾驶节奏感。此外,HEV车型生产成本较低,因此价格与燃油车型差距不大,性价比优势比较明显,但可惜不能上绿牌。目前,国产皮卡中有望率先采用HEV系统的大概率是山海炮,搭载2.0T发动机搭配P2电机+9AT的动力总成。

? PHEV

PHEV即“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其技术特点是拥有完整的燃油动力驱动系统和电动驱动系统。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可以分为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三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混联式,发动机和电动机既可以分别驱动汽车,也可以共同驱动汽车,需要通过外接电源进行补电,具有代表性的是比亚迪DM、长安DDi。串联式便是口碑两极分化的“增程式”,发动机不直接驱动汽车,而是通过运转为动力电池充电,由电动机负责驱动。

PHEV系统能够实现混动、燃油驱动和电动等多种驱动方式,运行逻辑便是让发动机尽可能少工作,混动电机多工作,省油与解决续航焦虑兼顾。同时,独立布局的电机与减速器不会被限制功率,即使入门级车型也能输出300匹左右的马力,极大提升整车性能。不过由于同时携带两套驱动系统,PHEV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制造成本较高,并且车身重量也更重,因此整车操控感也变得比较笨重,维修保养成本更高。

此外,PHEV车型一般可以支持纯电动模式行驶50-100km,所以需要配备家用充电桩及时补充电能。目前,国产皮卡有望采用的PHEV技术包括:长城2.0T/3.0T PHVE、比亚迪DM、长安蓝鲸DDI、奇瑞鲲鹏DHT、吉利雷神Hi-X。

? BEV

BEV并非混动技术,只不过由于和上述概念混淆,所以有必要进行简要介绍。BEV简称EV,就是纯电动驱动系统,主要结构包括动力电池包和驱动电机,相当于传统燃油车的油箱和发动机。EV车型的优势在于电驱系统性能水平出众、加速性能优异、能源成本低廉。缺点同样显而易见,包括续航里程焦虑、动力电池成本高、动力电池能耗衰减、残值率低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科学汽车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mgshkxzzs.com/jsjd/7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