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要轻量化,要从大头入手。以前燃油车上,最主要的重量集中在白车身、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件,那么自然要从这三大件入手。
恰好这三大件都是金属的,都常用钢,那么就以铝来替代钢。这就是所谓的全铝车身:
比铝更牛逼的,就是宝马的碳纤维和布加迪威龙的钛合金。钛?就下面这个卡钳,按成本来算,四个20万左右。效果就是刹车卡钳重量是2.9公斤,比原来的4.9公斤减重40%以上,效果显著。
为了8公斤花20万,你觉得值得吗?考虑到这车卖4000万,而且卡钳属于簧下质量,那减起来还是相当带劲的。
总之啊,你看到,从钢到铝到碳纤维到钛合金,这一路上成本上升、有点疯狂。事实上,行业慢慢也在回归理性,碳纤维的、钛合金的越来越少,就连全铝车身也越来越少。大家越来越发现:合适的材料用在合适的位置才是合理的,而且钢也是很不错的!
来到了电动车时代,咱们就别总看着车身了,看看另外一个大头吧:电池。几十度的电池,通常要在半吨左右;极氪009上的麒麟电池虽然能量密度很高,但也达到了700公斤。这要减起来,潜力才大啊!
要想减重,其实就是提高能量密度和底盘电池技术一体化。能量密度说得多了,涉及到电芯工艺和电池成组工艺,今天就不再说了;今天主要聊聊底盘电池一体化技术,也就是CTC(Cell to Chassis)。
CTC技术的思路也是很简单的,特斯拉在讲述自己的CTC(Cell to Chassis)技术,也就是称为Structure Battery技术时,引用了一个雄辩的类比论据:早斯飞机把油装机翼里,是在机翼里单独放了一个油箱,装的油就很少;后来机翼与油箱一体化设计,装油量大大提升!
后来,比亚迪在海豹上应用了CTB技术(也就是CTC),零跑C01也采用了CTC技术,宁德时代CTP3.0的麒麟电池将电芯倒立,为下一步的CTC做好了准备。
零跑C01的CTC技术,工信部显示能量密度只有170Wh/kg,这让人有点大跌眼镜。因为采用模组技术的大众汽车MEB平台,电池能量密度也有175Wh/kg啊!更别说麒麟电池了,这才是CTP,还没有CTC就有200Wh/kg了。
说好的减重呢,减哪去了?
昨天来杭州参加了零跑汽车的恳谈会,现场交流后才揭示了答案:现在给工信部测试的时候,必须是一个完整的电池包,不然像火烧、浸水试验都没法做啊!所以零跑当时是把下车身和电池一起切割了拿去测试的,额外带了一个几十公斤的金属板,那能量密度肯定要拉低了嘛!
如果不考虑这个金属板,零跑CTC1.0的能量密度应该在190Wh/kg左右。在整个行业中算高的,但考虑它使用了CTC技术,这个数据也不算太高。2023年的CTC2.0会再有提高。
这个事情也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国家法规需要跟进技术进步,否则就会千万消费者误解,也会降低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科学汽车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mgshkxzzs.com/jsjd/5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