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原力技术,究竟是“鸡肋”还是“鸡腿”

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两个极端:粗看,渗透率节节狂飙;细看,混动领域增速“超车”纯电领域。明眼人都知道,这源于新能源汽车在普及上遇到的“拦路虎”:续航焦虑。

前几天,长安汽车正式发布了两大“原力”技术——原力智能增程、原力超集电驱,号称融合了最核心的181项独家专利,意在正面破除新能源汽车的续航痛点,火速引发了行业热议。

-30°C正常启动,这项技术牛在哪?

大量初代新能源车主,都曾冬季真难捱的心理历程。“充电极慢”、“里程大量衰减”等等诟病严重影响了驾乘体验,让电车成了“真鸡肋”。

实际上,这些表现都源于一些技术难点。譬如,锂电池最理想的工作温度在20°C左右。尤其在冬季-30°C环境下,电解液便会黏稠、电池内阻增加,使得锂电池可用容量、电导率大幅下降,从而导致汽车续航“骨折”式下跌。

同时,业界共同面对的一个难点是:极低温度下,锂电池若以极大电流快充,其内部很容易产生析锂,析锂的枝晶会刺破隔膜,产生严重安全隐患。

但长安汽车却从这一特性中,发现了更细微的“技术契机”。据长安汽车邓承浩阐释,电池极低温度下,若以正负极高频率交变电流通过,锂离子并不会产生析锂,而只会在原地震荡,不会刺破隔膜。而恰好,长安汽车的全新原力超集电驱,其功率模块可实现10000赫兹以上的开关频率,也能实现超高频率的电极切换。

正因如此,长安汽车“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由此诞生。通过超集电驱动系统,激发高频交变电流脉冲,可在-30°C极寒场景下实现电芯自发热。这一技术,有两大难能可贵的特性:一是基本不消耗电流,二是加热稳定性和均一性极好。当然,这项技术的产业化,长安汽车历经了大量开发验证,申请了50项专利,才充分解决大量可靠性、热、EMC等问题技术瓶颈。

在此前公开实验,长安汽车曾验证,即使在-30℃极端低温环境下,这项技术也能使得锂电池温度每分钟提升4℃,车辆动力性提升50%,充电时间缩短15%,全面改善电车冬季用车困难。

实际上,目前,行业普遍采用的PTC加热,类似于给电池装“地暖”,耗电量极大且使用寿命短,而且是牺牲了续航里程来为电池加温的一种方式。相比于PTC加热,长安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完全摒弃了大幅牺牲电量的做法,就像是“自热锅”一样,以超低能耗实现了稳定升温,堪称技术“最优解”。

最高效率95%,突破行业“天花板”

尽管电车“起步0延迟”的特性令人倍儿爽,但慢慢用户发现,往往电车连续加速后有一个“性能衰减”的头疼特性。前阵子,长安深蓝03集中试驾时,不少媒体人却惊人地发现连续10次0-100km/h加速测试,长安深蓝03的加速性能毫无任何衰减迹象。那,这会是偶然现象吗?

邓承浩在技术讲解中,特别提到了这点。他甚至自信满满的说:哪怕15次以上也不会衰减!实际上,这是因为超集电驱达成最高效率95%,很大决定性因素是源于这一环节的技术突破。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胃口被吊起来了?

想了解技术原因,我们首先要知道——为何性能会衰减?行业普遍被卡壳在哪里?实际上,动力输出最大限制因素之一,是电机转子的温度。

电机,是由外部的一圈“定子”和内部的“转子”所组成的,而转子中的磁在超过180℃时,就容易退磁甚至损毁电机。但要精确测量温度成本巨大,譬如采用“无线温度传感器”成本要10W+,显然不可能量产搭载。因此,行业对转子的温度控制,普遍是简单粗暴的,一般到150℃就会及时控制,这时就会产生性能过剩。

长安原力超集电驱开发了一套“温度场实时动态预测技术”,它本质是一套基于实时标定的算法,可以把转子温度误差实时控制在3℃以内。这意味着,让转子持续运转,温度甚至达到170℃以上,都不用担心性能衰减。简言之,光光一项对“转子”控温的精确化技术,就会性能带来了20%的提升。

而何况,长安深蓝“原力超集电驱”的黑科技技术,光重点突破性核心技术就将近20项。尤其,通过邓承浩对技术阐述,我们会发现整个原力超集电驱,若拆解到不可拆解状态,可极致细分为3000个零部件。哪怕是一个“齿轮”部件的设计,都进行了几千上万种设计优化,何况是关键零部件。

实际上,“原力超集电驱系统”充分发挥“ALL in One”的深度集成优势,将电机、电机控制器、减速器、充电机、DCDC、DCAC、高压分线盒等核心部件“融”为一体,并且创新式的布置于后桥,技术优势全面领先行业一个身位。相比于行业普遍“三合一”电驱系统,其重量降低10%、体积降低5%、效率提升4.9%、功率密度提升37%,可实现高达95%的系统综合效率,超过了绝大部分的同领域车型,是货真价实的行业“天花板”。

1200KM增程续航,会是“里程焦虑”百忧解吗?

当前国内新能源车,主流有纯电、插混和增程三种技术路径。增程技术,尽管“叫好声、争议声”嘈杂一片,但不得不承认由于兼顾“电车式驾驶体验”与“燃油补能形式”,是漫长技术过渡期内,用户最感实用的技术路径选择。

你可能会困惑,既然如此实用,增程有何可争议的呢?买!不就完了?

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对“效率”的质疑。因为相比内燃机汽油燃烧,“热能”直接转化为“动能”。增程技术,则中间确实多了一步:热能——电能——动能。

但你可别忘了,汽油车各个环节的效率损失,变速箱等传动机构绝对占一个重要比重。而增程技术,本质是发动机与发电机的串联设计,取消了“变速箱”这类中间传动机构,节省的能耗还是非常可观的。

何况,为进一步配合增程式混动的优势,长安原力技术还开发了一套“智慧发电控制策略”——作用在于让增程器运行转速和功率与整车完全解耦,可不受车辆行驶速度限制,结合地图导航提前识别拥堵路段、爬坡路段、下坡路段等路况,从而控制增程器始终处于最高效、最经济区域工作,比如在前方爬山时提前启动增程器为电池充电,爬坡时保持高电量状态。

长安深蓝SL03是首款搭载了长安原力技术的战略车型,在原力超集电驱和原力智能增程两套系统的倾力加持下,这款车型可以实现200km纯电里程;同时拥有超高热效率的动力系统,1L油即可提供3.3kWh的电力,满油满电下的增程模式续航里程达到了1200km,不仅改善了用户用车的燃油经济性,并且解决了纯电动车型里程焦虑与补能不便等各种问题。

侃车说:

前文提到,目前新能源市场上混动车型的风头逐渐赶超了纯电车型。其中,插电混动领域早有比亚迪超级DM-i技术,而在增程混动领域,我们看到了全新诞生的长安原力技术,在诸多针对新能源用户痛点的应用创新上,的确不是“鸡肋”,而是真正的“鸡腿”。

如今,长安汽车正在全力量产原力技术的首款搭载车型——深蓝SL03,它将见证长安原力技术在未来成为增程混动领域的“顶级王者”。应当说,后续表现令行业万分期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科学汽车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mgshkxzzs.com/jsjd/2831.html